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嘉峪關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整治改造 提升行動方案(2018-2020)的通知
嘉政辦發〔2020〕65號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嘉峪關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整治改造
提升行動方案(2018-2020)的通知
?
各街道辦事處,郊區工作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在嘉各單位:
《嘉峪關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整治改造提升行動方案(2018-2020)》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7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
嘉峪關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整治改造提升?????行動方案(2018-2020)
?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甘肅省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優化工業園區發展環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園區綠色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
二、總體目標
爭取到2020年底,園區二氧化硫排放量較2018年下降3%,氮氧化物下降4%,危廢處置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涉水企業污水實現集中處理,新增綠化防護帶超過35萬㎡,環境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固廢、危廢管理更加規范,從源頭上杜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引進,企業環保設施和處置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三、園區基本情況
(一)園區規劃
省政府批復的規劃面積65.07平方公里,其中嘉東工業園20.67平方公里,嘉北工業園41.65平方公里,雙泉工業園2.75平方公里,后根據我市發展需要,將雙泉工業園從工業園區劃出,目前園區規劃面積62.32平方公里。
(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道路和供水管網實現了全覆蓋,供電線路117km,污水處理廠及污水處理站各一座,日處理能力3.6萬m3,污水收集管網47公里,實現了“國批區”全覆蓋,規劃面積已建成區覆蓋面積超過80%,天然氣管網41公里,嘉北工業園有用氣需求的企業已實現全覆蓋,嘉東工業園80%的企業已覆蓋,未綜合利用的固廢主要通過酒鋼工業垃圾廠處理。
(三)規劃及產業政策符合性
《嘉峪關市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11-2020年)》符合《嘉峪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嘉峪關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等要求,《規劃》提出以冶金制造為主導,以能源、裝備制造業、民用核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食品工業、循環經濟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為基礎,形成相互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都屬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園區不含淘汰類項目,新入園項目不含淘汰類和限制類,近年來,建成投產項目主要有綠色短流程鑄軋鋁深加工項目、4萬噸礦渣棉等項目,均符合園區總體規劃、規劃環評及相關產業政策。
(四)規劃環評情況
2008年11月原省環保廳批復了《嘉東、嘉北工業園區環境影響報告書》,2011年5月原省環保廳批復了《嘉北工業集中區環境影響報告書》,2019年省生態環境廳批復了《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告書》。
(五)環境準入制度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告書》明確提出了環境準入及禁止要求,其中入園企業應為鼓勵類和允許類產業,并對投資強度、生產工藝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凡是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高污染項目均禁止入園。工業污水經預處理達到要求方可排入污水主管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后剩余部分運往酒鋼公司工業垃圾廠,危險廢物暫存企業廠區內,統一收集后交由資質單位進行處理。
四、園區整體摸排情況
(一)污水處理現狀。無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嘉東工業園主要涉水企業大友嘉能、紫軒酒業等已接入嘉東污水處理站處理,嘉北工業園主要涉水企業東興鋁業、索通等已接入酒鋼污水處理廠或嘉北污水處理廠處理。主要涉水企業建有污水預處理設施,均無須安裝在線監控設施,污水須經預處理達到規定標準方可排入主管網,嘉東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400-800?m3,嘉北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1萬-1.2萬m3。
(二)廢氣排放現狀。東興鋁業、索通等11家企業屬我市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均建有廢氣治理設施,大氣污染物凈化后排放,共安裝大氣在線監測系統60套,2018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0007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7323噸。
(三)固體(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現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主要為粉煤灰、脫硫石膏等,2018年產生量約116.5萬噸,綜合利用量約112萬噸,綜合利用率為96.1%。危險廢物主要為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精蒸餾殘渣等,2018年產生量約6.79萬噸,綜合利用量約1.24萬噸,處置量約1.07萬噸,處置利用率34%,累計安全貯存量約42.93萬噸。已建成危險廢物處置設施4個,年設計處理能力27.8萬噸,主要處理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廢礦物油等。
(四)土壤污染監管現狀。聚鑫達、大友嘉能等14家企業屬我市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已根據相關要求開展土壤環境調查和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民豐化工老渣場含鉻污染場地修復治理項目有序推進。
(五)環境風險排查情況。有色金屬冶煉生產企業1家,黑色金屬冶煉生產企業4家,化工企業11家,主要為煤化工、炭黑生產和氣體儲運,無印染、制革、造紙等高污染企業,環境風險主要集中在上述企業,正編制園區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環境風險評估報告。
(六)清潔生產水平及循環經濟。2015年成功申報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含重點項目28項,計劃總投資40.56億元,已全部建成。園區循環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產業關聯度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循環經濟產業不斷壯大。
五、整治時間及范圍
從即日起到2020年底,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對省政府批復工業園區規劃范圍開展綜合整治。
六、重點整治任務
(一)科學制定規劃,加強規劃環評工作。工業園區及后續擴區符合嘉峪關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按照生態紅線和環境功能區劃分要求合理布局,不得設立在環境敏感區。園區在新建、改造、升級時應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落實“三線一單”整體要求,堅持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依法依規做好重大項目環評管理。(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工業園區管委會)
(二)優化產業結構,嚴把準入條件。深入貫徹落實省委關于綠色崛起的決定和省政府綠色生態產業體系規劃,爭取在2020年10月底前制定出切實可行園區產業政策和環境準入制度。加大“落后產能”清理力度,依法淘汰落后產能,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責任單位:工業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局、工信局、發改委)
(三)開展集中整治工業園區水污染。加強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程監管,確保嘉東污水處理站、嘉北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自動在線監控設施正常運行,發揮項目減排效益。督促企業建設工業廢水預處理設施,達到規定標準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爭取到2020年底,園區涉水企業污水實現集中處理。(責任單位:工業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局、發改委、財政局)
(四)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推廣清潔生產,完成東興鋁業3#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穩步推進天然氣管線建設。深入開展建材、鑄造等重點行業全面達標整治,繼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積極開展無組織排放排查并建立管理清單,按要求對物料運輸、裝卸等開展深度治理,堅決關停用地、工商手續不全并難以通過改造達標企業。督促企業對廠區內原料、廢料等進行覆蓋,嚴格園區道路保潔作業標準,實行“五位一體”作業模式。(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發改委、工信局、財政局、工業園區管委會)
(五)強化固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面整治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完善防滲漏等措施,鼓勵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實現廢物減量化,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督促企業落實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主體責任,引導其建設自行利用處置設施,不斷提高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爭取到2020年底,園區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對于暫時無法處置利用危險廢物,各企業要根據危險廢物危害程度和環境風險等級實際情況,加強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建設,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落實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工信局、工業園區管委會)
(六)推進土壤污染治理。持續更新完善疑似污染地塊名單、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在開展涉及污染地塊(含疑似污染)土地征收、收購等工作,應充分考慮污染場地環境風險,合理規劃土地用途,嚴格用地審批。嚴格入園項目審批,對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項目要做好評估。督促重點監管企業每年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對其用地進行土壤環境監測,向公眾公開,督促民豐化工加快推進老渣場含鉻污染場地修復治理,爭取2020年10月底前完成修復任務。(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發改委、工信局、自然資源局、工業園區管委會)
(七)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以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為抓手,加快推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做好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終期驗收,確保順利通過驗收。按照企業循環式生產、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化組合要求,進一步強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延伸、資源能源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增強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責任單位: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八)加強工業園區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督促企業履行環境風險防范主體責任,編制突發環境事件現場處置預案,爭取2020年底前,組織開展園區環境風險評估,編制園區環境應急預案。生態環境局應建立重點排污企業、大氣環境等全覆蓋生態預警體系,第一時間掌握企業排污和環境質量變化情況,預測預警突發情況,確保環境監管精準到位。(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工信局、財政局、工業園區管委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各責任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和協調整治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二)明確任務分工。各責任單位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認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具體任務清單,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對工作不重視、敷衍了事的,將嚴肅追責問責。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部門要加大對中央、省上相關資金爭取力度,統籌安排各類財政資金支持工業園區環保項目,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環保設施建設。
(四)強化宣傳引導。主動通過新聞媒體、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布環境信息,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拓寬問題線索征集渠道,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社會監督,為整治改造提升行動營造濃厚工作氛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抄送:市委辦公室,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7月22日印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