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嘉峪關市實施能源結構調整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
?
嘉政辦發〔2019〕78號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嘉峪關市實施能源結構調整三年
行動方案的通知
?
各區,市政府各部門,在嘉各單位:
《嘉峪關市實施能源結構調整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第60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9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
嘉峪關市實施能源結構調整三年行動方案
?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甘肅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嘉峪關市“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嘉峪關市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我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能源結構得到不斷改善,初步形成了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在促進能源產業升級、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十三五”時期能源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一)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我市電網建設不斷加快,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全面提高,電網供電明顯增強。截止2017年全市已形成以330千伏為主網架,110千伏電壓等級配電網供電,10千伏電壓等級輻射供電為主的網架結構,建成投運雄關330kv變電站,增容擴建了嘉峪關330kv變電站,110kv祁連變電站工程,建成110千伏線路567公里,35千伏線路89公里。城鄉配電網建設得到加強,電網改造升級力度加大,供電能力、智能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酒鋼公司自備電廠及電網建設同步快速發展,煤化工與鋼鐵、電解鋁、電力等產業實現高效耦合發展,嘉酒風電基地高載能特色鋁合金節能技改配套4×35萬千瓦火電機組建成投入使用。全市用電負荷達到4360兆瓦,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58.9億千瓦時,已成為河西走廊電力負荷中心和嘉酒電網調配中心。
油氣戰略通道地位進一步提升。西氣東輸、西油東送、西電東送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等國家級能源網穿境而過,嘉峪關市作為從中亞和新疆向內陸地區輸送油氣資源的重要戰略通道已基本形成。油氣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以管道天然氣、CNG、LNG等方式多元化市場供應天然氣總量規模已達5500萬立方米,天然氣利用量年均增長18%。建成運營LNG、CNG加氣站 9座,加油站17座,市場供應量達到10萬噸。
全市境內油氣輸送管道329.24公里,嘉峪關天然氣利用工程,酒鋼公司不銹鋼廠天然氣管道工程,嘉北工業園區天然氣利用工程、鐵路住宅區天然氣LNG城市氣化站等一批天然氣利用重點項目建成投運。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主,民營企業為輔的多元化、多渠道油氣外供體系基本形成。
(二)能源結構調整逐步優化
電力裝機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8年底,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413.025萬千瓦,其中,火電299萬千瓦,余熱余壓35.9萬千瓦,光電77.9萬千瓦,水電0.225萬千瓦。嘉西光伏產業園區入駐企業17家,建成并網、在建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園區已建成并網光伏電站全部通過110千伏送出工程接入330kV雄關變電站實現并網發電。2018年嘉峪關市光伏發電量達到8.46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棄光率由38降至17%。
煤炭、電力、熱力消費快速增長。天然氣利用領域拓寬,新能源利用不斷提高,能源消費結構趨于合理。2018年末,全市能源消費總量中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8%。全市新能源產業實現快速增長,規劃啟動了嘉西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已初步形成全省重要的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以光伏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7.5%。
(三)能源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穩步推進能源要素市場化改革,開展了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啟動了新能源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的直購電交易,完善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建立天然氣用氣居民用戶階梯價格制度,實行差別化天然氣價格政策。天然氣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與終端銷售價格聯動機制已基本形成。能源價格機制的不斷完善促進了全社會合理節約用能和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
二、發展環境
(一)面臨的機遇
1.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布局為我市能源建設提供政策空間。國家和省級層面都已將新能源列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大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青海專題回訪調研報告提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指導幫助甘肅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加清潔能源本地消納、加大電量外送等辦法,研究解決棄光棄風問題”建議,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電力體制改革專題會議“關于按照大戰略、大政策、大試點原則,開展風光電就近消納示范區試點”等重要批示精神,為發展清潔能源,探索新能源發、輸、供、用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戰略機遇。
2.陸上綜合性能源戰略通道為我市新能源發展提供便利支持。“十三五”及更長一段時期,國家將繼續加大中亞地區能源資源進口利用數量,建設新疆油氣生產、加工和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并穿越我市境內向全國供應油、氣、煤、電的數量和規模將不斷提高,嘉峪關作為能源運輸必經的戰略通道,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條件,有效低成本的利用多種能源。
3.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市新能源發展帶來潛在機遇。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求能源發展方式從粗放式發展向提質增效轉變,破解新常態下能源發展面臨的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可再生能源發展受限、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為此,我市積極持續開展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行業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為非化石能源發展提供新的市場空間。
4.甘肅省創建新能源就地消納綜合示范區為我市新能源就地消納帶來發展機遇。“十三五”時期,國家將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并舉,這將進一步促進我市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甘肅省創建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將成為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基地、新能源生產基地、新能源科技進步基地和新能源體制機制創新基地,將進一步提升甘肅在全國新能源建設的領先地位,為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二)面臨的挑戰
1.能源供應對外依賴性強。全市一次能源資源匱乏,煤炭、石油(成品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全部依賴外地供給,能源供應對外依存度過高,能源儲備和能源設施保障不足,能源需求受自身外向型經濟的影響較大。
2.新能源開發利用比重較低。嘉峪關市是全省7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發展面臨地域資源、發展空間等瓶頸制約。各領域開發利用太陽能程度不高,分布式光伏發電尚未全面推廣,太陽能光熱發電尚處空白,利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例較低。
3.新能源棄光限電問題突出。受全省用電負荷增長較慢,省外市場用電需求下降影響,棄光限電問題嚴重,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下降。電力電量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投資環境及生產要素優勢,新能源發電“上網難”和用電企業電價高企問題并存。
4.能源體制改革亟需深化。電價改革紅利沒有完全釋放,市場化交易體制仍不完善,主體多元化、競爭有序的交易格局尚未形成,社會資本總投資增量配電業務等售電側改革工作受多重制約。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發展原則,以提高新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主線,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著力提升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科技和體制創新,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促進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協調發展,提升能源消費結構,構筑安全、清潔、高效、協調的現代能源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綠色發展。優化能源結構,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逐步降低煤炭比重,實施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落實節能優先戰略,推進煤炭減量替代和化解過剩產能,全面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形成科學合理的能源供給與消費結構。
2.堅持創新發展。加強能源科技創新,突出新能源領域和煤炭清潔化利用先進成熟技術示范及推廣應用,鼓勵支持用能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3.堅持協調發展。加強能源系統協調,優化開發布局,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比例,合理把握項目建設節奏,實現各類能源協調發展以及能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4.堅持開放發展。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堅持把全面開放作為能源開放發展的前提,通過市場有效配置和政府有效作為,構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和穩定、清潔、安全的能源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70%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5%以上,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比重的20%,天然氣消費比重顯著提升。新能源發電效率明顯提高,棄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棄光率逐年下降,光伏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合理水平,到2020年,基本實現新能源高比例就地消納。電力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電源結構不斷優化。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到2020年,天然氣總需求量達到2億立方米,市中心城區及重點區域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電煤、天然氣、成品油主要能源品種儲備能力達到10-15天的水平。 ?
四、重點任務
(一)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堅持內外并舉、量質并重,以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為重點,開展多渠道、多形式、深層次區域間合作,形成來源廣、品質好、物流暢、價格優的能源資源供應體系。
1.煤炭: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促進我市優勢產能“走出去”,優質資源“引進來”,加強與新疆、內蒙、山西等傳統煤炭基地合作,在鞏固傳統煤源的基礎上,積極開辟新煤源地,實現多元化渠道保障煤炭資源穩定供應。加強燃煤電廠儲煤能力建設,提高煤炭應急保障能力。
逐步扶持壯大清潔煤發電,立足千億級煤-電-冶產業鏈建設,提升煤炭高效清潔開發利用水平,積極參與哈密等地區大型現代化礦井和配套洗煤廠建設,推進潔凈煤發電行業發展,建設煤電一體化示范基地。加強燃煤與節能環保產業聯動發展,提升燃煤發電除塵、脫硫、脫硝和節能節水水平。加快酒鋼公司煤炭分質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創效步伐,推進后續工程前期工作。
推進煤電集約高效發展,按照國家煤電超低排放標準,采用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技術,實施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單機10萬千瓦以上自備煤電機組須安裝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到2020年底前,現役燃煤電廠實現超低排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到2020年,全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20克/千瓦時,其中現役60萬千瓦及以上空冷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5克/千瓦時。
規范煤炭綜合交易中心建設管理,建立健全煤炭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煤炭供應、儲存配送等環節環保監管。強化政策指導和制度約束,全面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嚴控煤炭消費總量過快增長,積極控減煤炭載荷,保障合理用能。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酒鋼(集團)公司
2.電力:
加大輸變電項目投資建設力度,在特高壓示范工程成功投運并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同步完善110kv及以下配網,“十三五”時期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工業園區等用電負荷較大的區域配套建設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強電力通道建設,提高電網整體配送能力規劃,建成發輸配一體化的智能電網。支持酒鋼公司將電力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之一,積極實施現役燃煤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促進煤電高效、清潔、可持續發展。
加快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支持嘉西光伏產業園光伏發電電力外送融入跨境電力與輸送通道建設,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建成330kv雄關變110kv送出工程、嘉西光伏產業園110kv送出工程、110kv嘉東輸變電工程、110kv嘉北輸變電工程等,進一步完善區域電網結構。
改造提升城市配電網,大力推進智能電網建設,補齊配電網薄弱短板,優化網架結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推動建立配電網信息化管理體系,大幅提升城鄉配電網供電質量和智能化水平。以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和優質高效的供電服務,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縮小城鄉電力差距,顯著提升農村供電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水平。
牽頭單位:嘉峪關供電公司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園區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
3.天然氣:
依托西氣東輸在我市過境優勢,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進一步擴大天然氣覆蓋范圍。推進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提高儲氣規模和應急調峰能力,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在嘉北工業園區、嘉東工業園區投資建設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和營運,為發展我市不銹鋼產業,冶金新材料(高載能)產業、電解鋁等特色產業提供配套服務。
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新農村建設、道路網絡和天然氣發展規劃布局,合理規劃布局全市天然氣加氣站建設,滿足全市車用、民用天然氣需求。加大天然氣替代力度,穩步推進農村三鎮天然氣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擴大天然氣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不斷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工業園區管委會、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局、市農業農村局
(二)持續優化能源結構
1.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
(1)打造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發揮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對接甘肅省河西走廊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有序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在利用既有輸變電設施就近發展光伏發電、就近接入消納的同時,擴大太陽能集中開發利用規模,充分利用“十三五”期間甘肅電網啟動河西地區主網加強方案,強化新能源電力外送和就地消納轉化,打造全省重要的光伏發電基地。
(2)加快建設以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為主的產業集群,立足我國太陽能產業化技術及裝備升級發展趨勢,吸引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光伏設備企業在園區布局建設,積極承接單晶硅、多晶硅材料及組件研發生產轉移的同時,重點引進高效率晶體硅電池和新型薄膜電池關鍵設備研制和生產。研究建立太陽能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等互補利用,發電可控可調的混合式新能源發電基地,提高光伏產業整體競爭力。
(3)試點開展清潔能源消納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十三五”時期,通過培育優質用電負荷,擴大新能源直購電交易規模,開展自備電廠與新能源企業發電權置換交易等多種方式,促進新能源多發滿發,實現新能源就地消納,推動新能源產業與先進高載能產業聯動發展。
(4)開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期推進的原則,在工業園區啟動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支持能源投資企業攻堅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布局高效率大容量高溫儲熱、高能效太陽能聚光聚熱項目,引進全天發電的太陽能熱發電集成等技術領域的關鍵設備,提升光熱發電在全市電源結構中的比例。
(5)加快推進酒鋼公司企業電網列入國家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范圍,積極探索增量配網的輸配電價定價機制,盡快開展增量配電業務,積極打造電價洼地,擴大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水平。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招商局、市工信局、工業園區管委會、酒鋼(集團)公司
2.多元化發展太陽能發電
實施光伏進萬家工程,組織推動開展不同類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促進分布式光伏發展利用的規范性和有序性。積極推進企業分布式能源建設,支持城鎮公用設施、學校、商業建筑、工業園區等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原則,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對新建和改擴建建筑同步安裝光伏發電設施或預留安裝空間。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工業園區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嘉峪關供電公司
3.試點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
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為引領,積極推動電力行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共建平臺、合力推進、項目切入、試點先行”的原則,積極引進國內能源企業參與我市電力市場化改革試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業務。積極推進嘉峪關市嘉北工業園區高端鋁制品加工產業園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以甘肅益工鋁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以高精度交通用鋁合金板帶及直升機無人機機體外皮、鋁制槽罐車、鐵路鋁制集裝箱等為主要加工項目,支持配售電公司試點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降低新增大工業項目用電價格,促進先進高載能產業集聚發展。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工信局、經開區公司
4.開展綠色低碳城鎮新能源綜合應用示范行動
積極探索各類新能源技術在城市供電、供熱、供暖和建筑節能中的應用,減少城市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新能源利用在城市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支持智能電網、新型儲能、新能源交通等技術在城市的利用。將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微電網智能控制技術調度融合,開展多能互補微電網示范工程。依托我市光伏發電項目工程為平臺,探索新能源終端應用新模式,提高新能源應用效能。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嘉峪關供電公司
5.建立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的市場機制
(1)打造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互濟、自供電與大電網供電并舉的能源綜合供應體系。通過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自備電廠的規模化替代發電等方式,促進電力作為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新能源產業與先進高載能產業及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挖掘企業自備電廠消納新能源的空間和潛力,兼顧自備電廠、電網企業、新能源發電企業各方利益,推進自備電廠參與新能源消納,支持酒鋼自備電廠與新能源企業發電權置換電量,有效降低我市石化能源消費占比。
(2)支持園區內新增用電負荷參與電力直接交易或園區內企業統一由售電公司代理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對與新能源企業開展直接交易的電力用戶給予一定的輸配電價優惠,進一步降低輸電成本。通過增加用電負荷、擴大直購電交易數量、促進新能源多發滿發等綜合措施,使新增大工業用電價格在現有基礎上降低,促進先進高載能產業集聚發展。
(3)擴大新能源參與大用戶直供電交易范圍,充分發揮電解鋁、鐵合金等高載能產業優勢,支持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達標高載能企業提高負荷率,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構建能源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完整產業鏈條,鼓勵上下游企業、高耗能企業以及發電企業以多種方式聯合,提高整體競爭力。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嘉峪關供電公司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各光伏企業、各用電企業
(三)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1.堅持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相結合、市場主導和政府扶持相結合、整車引領和加強配套相結合,推進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我市與國內重點汽車生產企業的戰略合作,形成新能源汽車規模生產能力。依托嘉東工業園區汽車產業整車生產規模,積極引進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上游關鍵技術的生產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培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配合單位:工業園區管委會、市招商局
2.加大公交、旅游景區、公共機構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到2020年,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輛中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加快傳統燃料公交車更新置換為新能源汽車的步伐。以景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及公共交通、環衛、電力等領域為重點,全面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企業和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按相關規定給予補貼。
牽頭單位:市交通局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市容環境衛生總站、大景區管委會
3.按照“因地制宜、專用為主、公用為輔、快慢結合、經濟合理”的原則,積極整合市政、交通、電力等公共資源,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空間布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蓋全城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以運行區域相對固定的公共服務領域車輛為重點,優先發展公交、出租、環衛、物流等配建充電設施,逐步向私家車拓展;加快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充電設施,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示范推廣與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相結合的充電設施,合理布局城市輔助充電設施,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充電需求。加強政策支撐和保障,完善規劃、用地、財政、價格等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到2020年,初步形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布局合理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市容環境衛生總站、大景區管委會、嘉峪關供電公司
(四)推進清潔能源取暖工程建設
1.加快實施以太陽能供暖、天然氣供暖、電供暖等清潔能源方式供暖,實現“電代煤”、“氣代煤”。對全市集中供熱設施未覆蓋的城市東區五大市場區域、農村三鎮、工業園區實施取暖清潔化,對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校采用電熱膜、發熱電纜等終端直熱式電能清潔供暖,對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廠房、綜合樓、倉庫等公共建筑采用電能清潔供暖,對農業大棚、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設施的取暖用煤進行電能清潔能源替代。加快配套電網建設改造擴容,達到“煤改電”采暖要求。鼓勵新能源企業自建配電網和供熱站,采取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清潔供暖項目。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長城區、鏡鐵區、雄關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園區管委會
2.實施工業余熱清潔取暖工程。利用酒鋼電廠余熱實施工業余熱供暖工程,改造酒鋼電廠循環水系統,利用電廠循環水余熱集中供暖,提高供熱能力,擴大城區供熱面積,實現散燒煤供暖全部“銷號”和清潔替代,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到2020年,全市集中供熱和農村三鎮清潔取暖率達到90%以上。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長城區、鏡鐵區、雄關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酒鋼(集團)公司
(五)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轉變
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低能耗高能效和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進程,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1.加快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扶持相結合,加快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結合實際,適度超前布局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優先建設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
2.提高清潔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大力實施和推廣電能替代,實施“煤改電”工程、“煤改氣”工程,減少城市中化石燃料直接燃燒,通過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的互補利用,實現城市能源消費向綠色能源轉變。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加快推進風電、光電等非化石能源消納利用,積極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推動以太陽能、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3.提高城鎮用能效率
(1)推動城鎮用能方式轉變。積極推動信息化、低碳化與城鎮化的深度融合,建設低碳智能城鎮,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科學發展熱電聯產,在新建建筑中大力推廣新能源清潔供暖供熱方式,減少化石燃料供熱產生的污染。 ?
(2)推進農村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推進清潔供暖,按照因地制宜、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抓好《嘉峪關市冬季清潔取暖總體方案》的貫徹落實,持續提高農村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農村生活用能污染物排放,開展農村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替代煤炭等傳統生活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利用和清潔供暖比重。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導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明確發展目標、政策取向和政策措施,發揮好能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及產業政策對投資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加強能源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能源法律法規實施監管,完善規劃實施機制,確保取得實效。建立能源規劃實時評估機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能源及新能源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著力構筑政府主導資源,載體定向招商,部門聯動服務的推進機制,完善重大新能源項目落地協調機制。
(二)深化體制改革
深入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直購電交易,逐步放開公益性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有序擴大直購電交易規模。積極推進售電側改革,逐步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有序推進電價改革,在扎實做好成本監審工作的基礎上,妥善處理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理順電價形成機制。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增量配電網,促進增量配電網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組織開展我市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通過競爭創新,提高配電網運營效率。積極推進油氣體制改革,開展天然氣供銷體制改革,建立上游生產商與下游用戶的直接交易關系,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實現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并軌。加強成本監審,從緊核定配氣價格,綜合考慮天然氣采購成本;兼顧用戶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非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
(三)落實政策支持
認真落實好國家、省上和我市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電價、清潔能源供暖政策等。強化政策引導扶持,支持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繼續承接、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簡化項目核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推進發電權、排污權、煤炭削減量指標交易,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培育節能服務機構和能源服務公司,實施能源審計制度。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加大對太陽能資源測量、評價及信息系統建設、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標準制定及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新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建設等。
(四)優化發展環境
全力支持重大新能源項目建設落地,提高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等環境容量保障程度。積極爭取將重大項目列入國家支持目錄。建立和完善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實行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制。通過業主招標等競爭性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清潔高效燃煤電站、熱電站等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天然氣發電、余壓余熱發電等項目建設,推進新能源高效利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分布式風電、光電等電源工程和儲能裝置。結合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城鄉配電網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支持新能源汽車擴大使用范圍。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油氣管網主干線、城市配氣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五)本方案實施期限為2018-2020年。
?
?
?
?
?
?
?
?
?
?
?
?
| 抄送:市委辦公室,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9月4日印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