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聚合力 觀摩賦能促提升——郊區黨工委開展“五強五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觀摩活動紀實(一)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進一步增強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鼓足干勁、爭先創優。6月26日—27日,郊區黨工委組織開展“七一”系列活動——“五強五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觀摩交流活動,通過現場交流,感悟發展變化,學習借鑒優秀經驗做法,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凝聚發展共識。
此次觀摩活動為期兩天,三鎮17個行政村圍繞黨建引領、項目建設、社會治理等內容,通過“亮曬比”達到共同提升、共謀發展的目的。在觀摩活動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評、一路議,認真學習經驗,互相交流想法,共同探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破題之策、提升之道。郊區黨工委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三鎮副科級以上干部、各村黨組織書記等70余人參加活動。
今天,讓我們走進文殊鎮,看看文殊鎮各行政村的亮點和成績。
文殊鎮
文殊鎮緊緊圍繞“兩區一城一地”發展定位和“六個典范”工作部署,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實施“五強五提”工作措施,構建了“全域黨建”引領“全域發展”良好格局。強組織提功能。實行黨建工作季度指導,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和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整體功能。強培育提能力。儲備村級后備干部41名,實行黨員分類管理,開設市區務工黨員“送教課堂”,全面推行干部平時考核“五評模式”,申報落地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項目,不斷提升干部履職能力。強產業提效益。深化“聯村共建”工作機制和產業組團功能,形成“團結—石橋—馮家溝—文殊組團”的優質果蔬設施農業,“河口—團結—塔灣—文殊組團”的特色林果產業,“河口—團結—石橋—塔灣組團”的特色農旅產業,探索發展“市場點單-村黨組織發單-村民接單”三單模式,全力打造市民的“菜籃子”“果盆子”“后花園”。強治理提效能。推廣“紅黃藍”精細化服務模式,打造數字鄉村綜合服務“云平臺”,研究制定“四季網格”特色服務清單,鞏固完善“三步三級調解法”,今年上半年矛調26件,同比減少30% ,12345熱線工單15件,同比下降53.13%,基層治理綜合效能持續提升。強基礎提水平。全面落實黨委班子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鎮干部包村包組、村干部常態入戶,督促指導重點工作,上半年累計入戶3000余戶200余次,協調解決工作難題14件。
河口村
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全面落實“五強五提”工作措施,以打造新時代社會治理典范城市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配齊配強“1+3+M+X”網格力量,結合“紅黃藍”精細化管理服務制度,以隴情E通APP為載體,探索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模式,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團結村
依托“數字鄉村”系統,搭建“數字黨建”,打造“數字產業”。以團結村大棚蔬菜種植區為核心,打造鋼架大棚溫濕度智能化管控示范點,采集大棚空氣、土壤溫濕度信息實時反饋“數字產業”平臺,通過AR實景視頻實時監控,實現全天候自動化的安全巡查,助力產業管理提效能。構建村、組、戶、人四級治理體系,將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三級網格”與網格員、七戶聯防等體系有機結合,對全村農戶實行“紅黃藍”精細化管理服務,建立“三訪視”隨訪制,實行“月敲門”,在治理“末梢”端精準發力,為基層治理裝上“數字慧眼”。
石橋村
深化“聯村共建”機制,建成水肥一體化鋼架拱棚200畝,按照“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業種植合作社+農戶”模式經營,與聯建村種植鮮食玉米、高原夏菜,實現年產值140余萬元。擦亮“石橋雪山梨”和“果木燒烤園”兩大品牌,引進法蘭西西梅、黃金西梅、雞心果等特色品種,實現年產值160余萬元。充分發揮鎮域中心的區位優勢,投入村集體資金26萬元修建沿街商鋪200平方米,以餐飲、商超門面出租等方式每年創收6萬余元。持續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扎實實施鄉村綠化示范村建設、和美鄉村建設等項目,結合“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美麗庭院”評比等,引導黨員群眾積極作為,推動人居環境增“顏值”、美麗鄉村添“氣質”。? ?
文殊村
緊抓項目機遇,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協調土地平整、高效節水灌溉等工程,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創新推行“支部+”產業模式,構建“市場點單+支部發單+村民接單”產銷對接體系,構建城市“果園子”“菜籃子”立體供給體系,實現村集體與農戶“雙向增收”。同時,積極探索“林果產業+庭院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引導農戶發展特色林果、小型采摘等業態,預計盛果期戶均年增收超3600元,實現生態顏值與經濟價值“雙提升”。
塔灣村
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實行黨員分類管理,積極探索實行常居黨員“引導式”、年老體弱黨員“關懷式”、市區務工黨員“便捷式”管理模式,以甘肅好人梅建國移風易俗類好人工作室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先鋒帶頭作用,持續增強黨組織活力。申請嘉峪關市觀光農業示范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市級人才項目,以農耕文化研學基地為載體,以“人才+基地+農戶”為抓手,帶動全鎮培育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觀光農業、設施農業實用技術人才60余名,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厚度。
馮家溝村
充分發揮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示范作用,謀劃實施了文殊鎮馮家溝村精細蔬菜配送中心建設項目,利用村集體現有52座鋼架拱棚及200畝蔬菜倒茬地,輻射帶動全村及周邊小麥種植農戶復種娃娃菜、蘿卜等秋菜,進一步激發農戶種糧積極性,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帶動農民增收。項目實施后,預計收購西藍花娃娃菜等秋菜可達300噸以上,每噸的收入預計為4000元,可增加農戶收益120萬元。村集體通過存儲包裝,利用冷庫錯茬上市,可增加收入約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