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聚合力 觀摩賦能促提升——郊區黨工委開展“五強五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觀摩活動紀實(二)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進一步增強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鼓足干勁、爭先創優。6月26日—27日,郊區黨工委組織開展“七一”系列活動——“五強五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觀摩交流活動,通過現場交流,感悟發展變化,學習借鑒優秀經驗做法,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凝聚發展共識。
此次觀摩活動為期兩天,三鎮17個行政村圍繞黨建引領、項目建設、社會治理等內容,通過“亮曬比”達到共同提升、共謀發展的目的。在觀摩活動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評、一路議,認真學習經驗,互相交流想法,共同探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破題之策、提升之道。郊區黨工委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三鎮副科級以上干部、各村黨組織書記等70余人參加活動。
今天,讓我們走進新城鎮,看看新城鎮這幾個村的亮點和成績。
新城鎮
新城鎮黨委始終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主線,全面推行“五強五提”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創新局面、取得新進展。聚焦強基鑄魂,鍛造鄉村振興“紅色引擎”。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集中學習95場次1686人次,警示教育18場次482人次;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今年來自查問題6個,已整改5個。積極推動組織聯建、產業聯營、治理聯動聯村共建活動6場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聚焦頭雁領航,鍛造擔當作為“骨干力量”。扎實開展8個村“兩委”班子分析研判工作,選聘8名后備干部擔任村干部,組織農民黨員進黨校集中培訓1期200余人,引導駐村干部深度參與基層黨建、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實現干部歷練與服務“三農”發展同頻共振。聚焦產業賦能,激活強村富民“內生動力”。圍繞建設現代化農業強鎮,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精細果蔬、辣椒種植、高效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6.72萬畝,不斷擴大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影響力,推廣種植胡蘿卜236.14畝,西瓜320.58畝。落實新城村櫻桃種植基地、野麻灣村千畝葵花制種基地、橫溝村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等重點項目12個,全力打造“玲瓏脆櫻桃+克瑞森葡萄+陽光玫瑰+時令蔬果”設施農業矩陣,讓“低產田”變“智慧田”。聚焦多元共治,構建善治鄉村“治理新局”。探索構建“2+4+2”社會治理工作模式,依托“1+3+M+X”網格服務體系,落實“村情民意聯排、安全隱患聯防、矛盾糾紛聯調、重點人員聯管、困難家庭聯幫”的多元服務,上半年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2件,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聚焦夯基提效,筑牢鄉村發展“硬核支撐”。全面落實鎮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兩委”成員經常入戶制度,累計入戶1200戶360余次,協調解決工作難題38件。指導8個村制定年度村集體發展規劃和村集體收益分配方案,觀蒲村完成村集體收益分紅14.43萬元,分紅成員1110人;為村干部發放獎勵1.59萬元,有效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和村集體創收動力。
安遠溝村
以打造社會治理典范城市為契機,配齊配強專屬網格力量,走訪登記流動人口1478人次,為企業大院流動人口提供冬季用煤100余噸,提升了流動人口的幸福感。深入挖掘鄉村旅游內涵,培育形成了“疆湖星野”“青河小筑”等特色餐飲民宿,帶動廣大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探索“黨建+合作社+企業+農戶”聯動機制,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26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92萬元,反哺民生領域投入17萬元,實現集體增收與群眾受益雙贏。積極推進安遠溝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有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觀蒲村
依托嘉峪關益農谷物種植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皓禾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力發展特色制種產業,帶動農戶畝均增收0.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收。發展規模養殖,大力支持雨觀金蒲和城銘家庭養殖農場。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土地流轉邁上新臺階,為村集體創收28萬元。加大紅利普惠,落實市委組織部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辦法,連續兩年為村民分紅29.5萬元,連續16年為村民購買家財險,連續三年為村干部購買人身意外險,連續兩年為村干部發放獎勵共計1.59萬元,進一步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增強了村集體創收動力。
泥溝村
緊盯胡蘿卜種植特色產業,實施“兩保一延一提升”發展策略,2025年引進“芯豐一號”等8個新品種,動員黨員干部積極率先試種,著力擴大種植規模。積極與浙伍氏等企業建立合作,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延伸胡蘿卜加工產業鏈。穩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4年村集體收入42.17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30.39萬元。全面落實村“兩委”成員走訪入戶、黨員聯系戶制度。聚焦群眾需求送服務,累計開展“敲門行動”“送暖行動”“獨居老人陪護”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近三年累計辦理老年險、家財險購買等為民實事20余件,連續7年舉辦“孝老敬親宴”,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中溝村
探索“支部+雙聯合作社+企業”模式,流轉400畝土地用于葵花制種,聯合企業建設40畝制種新品種試驗田,推廣3000畝蔬菜制種、甜葉菊種植,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揮“三治”協同作用,推行“1+3+M+X”網格化治理模式,推行“鄰里小院”村民議事機制,實現民事民提、民議、民決。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來,為村民修建T型渠道1.01km、綠化植樹2km、維修破舊渠道閘板50個;村集體為全部農戶免費購買財產保險;逢時遇節走訪慰問留守兒童、困難群眾,做到服務群眾既接地氣又聚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