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快 質量優 效率高 ——甘肅省“三秋”機收機播作業加速推進
金秋十月,隴原大地機械轟鳴、顆粒歸倉。截至目前,甘肅全省“三秋”機械化生產累計投入農機具60萬臺(套),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12760臺,馬鈴薯收獲機10890臺,播種機械33540臺(套)。玉米收獲進度62%,機收面積731萬畝,機收率70%;馬鈴薯收獲進度63%,機收面積382萬畝,機收率70%;冬小麥播種進度73%,機播面積483萬畝,機播率87%;冬油菜播種進度99%,機播面積106萬畝,機播率70%。機收機播作業呈現“進度快、質量優、效率高”的良好態勢,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筑牢堅實基礎。
機收是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的關鍵支撐。從隴東山川到河西走廊,秋收圖景隨處可見?!叭铩眮砼R之際,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全省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秋季機械化生產工作的通知》,加強服務保障,強化部門協作。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關于做好秋收秋種農機農資糧食交通物流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簡化“三秋”期間運輸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車輛查驗程序,確??鐓^作業聯合收割機順暢高效通行。省農業農村廳與省氣象局聯合發布農機手專項氣象服務,與燃油供應單位落實“三優一免”優惠政策,開通農機作業用油“綠色通道”519條。開通“三秋”農機作業服務保障熱線電話142部,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
為確保機收順暢,甘肅省協同鄉鎮精準掌握農機作業服務供需,提前組織對接,同時跟蹤掌握“三秋”生產進度,引導機具有序流動,確保秋糧適收快收。隴南市康縣陽壩鎮采取“農機合作社+農戶”模式,組織20臺(套)機具開展社會化服務,為小農戶提供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服務,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戶發展訂單農業。徽縣創新“農機+電商”模式,指導農戶精準機收,通過電商平臺提前對接銷路,實現種得好、賣得好雙重效益。
播好種,收好糧。甘肅全省圍繞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高秋冬種機播質量,推廣小麥高性能播種機2980臺(套),使用購置補貼資金3038萬元,報廢老舊小麥播種機3970臺,使用報廢補貼資金346萬元。組織6個省級農機推廣技術小組在各市州開展巡回指導,采取現場觀摩、田間對比等方式,線上線下開展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和技術培訓,幫助農戶科學合理調整機具參數,規范作業,全面提升作業質量,努力實現機械播種苗齊、苗壯。
“我們在禮縣開展高標準農田精量播種機技術推廣培訓,支持安裝北斗導航系統精量播種機高效實施小麥播種作業。農機手通過終端屏幕實時監控播種深度、行距和畝播量,不僅能實現株距行距精準控制,還能同步完成施肥,每畝節省種子3公斤、化肥5公斤,出苗率提高到95%以上,為糧油作物豐產豐收夯實基礎?!备拭C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處處長劉文武表示。
減損就是增收。甘肅省農業農村廳深挖機收減損潛力,印發《關于做好主要糧油作物機收減損和損失監測調查工作的通知》,制定《甘肅省主要糧油作物機收減損工作方案》和《甘肅省主要糧油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案》,設置玉米機收監測調查縣16個,覆蓋所有生產鄉鎮。全省推廣應用低損高效玉米聯合收獲機1815臺,使用購置補貼資金1.02億元,報廢老玉米聯合收獲機559臺,使用報廢補貼資金1146萬元。
農時不等人,甘肅省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秋季生產一線,對秋季生產各類農機具開展全面檢修與保養。隴南市創新推出“流動檢修站”服務模式,組織技術骨干組成120支農機維修服務隊,深入偏遠鄉村提供“一站式”檢修服務。宕昌縣將檢修點設在田間地頭,現場為農戶維修拖拉機、播種機等農機具。目前,全省累計完成農機具檢修44.94萬臺(套),培訓機手、修理工5.5萬人(次)。
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為此甘肅省制定印發《甘肅省2025年秋季機械化生產應急工作預案》,有效應對“三秋”農機作業期間極端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提高農機化生產組織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快速處置農田積水、作物過濕以及大面積倒伏等突發情況。協調濰柴雷沃、江蘇沃得等農機經銷企業加大機具調運,增加履帶式、后驅動機具以及半履帶、寬輪胎、倒伏收獲裝置、抗濕應變播種防堵部件等的供給,確保市場供應充足,同時加強售后服務和參數調試。10月上旬較強冷空氣來臨,全省經歷大范圍降溫降雨過程,各地及時開展秋收秋播應急防范,對履帶式拖拉機、履帶式收獲機、烘干設備等應急裝備進行了緊急調度和安排部署,將應急力量落實到田。全省312個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成立522個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儲備履帶式拖拉機548臺、履帶玉米聯合收獲機1257臺、移動式烘干機93臺、烘干塔180個(烘干能力450萬噸以上)、抗旱排澇水泵8559臺(套)。目前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已出動1051次,完成應急搶收玉米354萬畝、馬鈴薯275萬畝,應急搶播冬小麥169萬畝、冬油菜32萬畝,秋糧應急烘干2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