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嘉峪關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
?
嘉政辦發〔2021〕86號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嘉峪關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
?
各街道辦事處,郊區工作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在嘉各單位:
《嘉峪關市地震應急預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
?
嘉峪關市地震應急預案
?
1?總?則?
1.1?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有效防范應對地震災害,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甘肅省防震減災條例》《甘肅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甘肅省地震應急預案》《嘉峪關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嘉峪關市境內及鄰近地區行政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的應對工作。?
1.4?工作原則
抗震救災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統一指揮、軍地聯動,分級負責、屬地為主,資源共享、快速反應的工作原則。地震災害發生后,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任務分工開展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2?組織指揮體系?
2.1?市抗震救災指揮機構?
2.1.1?市抗震救災指揮部?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協調和組織全市抗震救災工作。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常務副總指揮,市政府相關副秘書長、市應急局局長、市地震局局長和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軍分區戰備建設處、武警嘉峪關支隊、酒鋼(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同志任副總指揮,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政府外事辦、市政府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嘉峪關地震監測中心站、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安全監督處、蘭鐵嘉峪關安全監察分隊、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嘉峪關銀保監分局、中石油嘉峪關分公司、市消防救援支隊、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嘉峪關供電公司、甘肅嘉恒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根據工作需要,可增加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參加。?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應急管理局,承擔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日常工作;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兼任主任,市地震局、市應急管理局分管副局長兼任副主任。?
較大以上地震災害發生后,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設立以下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參加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地震局。
主要職責:負責抗震救災綜合協調工作,收集匯總震情、災情等信息,承辦抗震救災有關會議、活動等。
(2)搶險救援組?
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參加單位:市地震局、市公安局、市氣象局、嘉峪關軍分區、武警嘉峪關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專業救援隊伍、民間救援力量。?
主要職責:制定實施抗震救災力量配置方案,調配救援隊伍和裝備,搜救被困群眾和受傷人員;組織救援人員和物資的空運空投;清理受災區域現場;處置次生災害等。?
(3)地震災情調查及災害損失評估組??
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地震局。?
參加單位: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統計局、市銀保監局、酒鋼(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安全監督處。?
主要職責:開展地震烈度、發震構造、受災區域范圍、建(構)筑物和基礎設施破壞程度、工程結構震害特征、人員傷亡數量、地震宏觀異常現象、地震社會影響和各種地震地質災害等調查,組織對地震災害損失進行評估;組織開展受災區域房屋安全性鑒定工作;指導做好保險理賠等工作。
(4)群眾生活保障組?
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參加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糧食和儲備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政府國資委、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嘉峪關供電公司、市消防救援支隊。
主要職責:制定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方案及相應的資金、物資保障措施,組織調集、轉運受災區域生活必需品等抗震救災物資,指導做好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和安置工作,保障受災區域群眾基本生活和市場供應;統籌安排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參與受災群眾救助等工作。?
(5)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組?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參加單位: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嘉峪關軍分區、武警嘉峪關支隊、市紅十字會。
主要職責:組派醫療衛生救援隊伍,調集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和轉移;檢查、監測受災區域飲用水源、食品等;做好傷員、受災區域群眾和救援人員的醫療服務與心理援助;制定災后防疫方案,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6)交通運輸保障組??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參加單位: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嘉峪關軍分區、武警嘉峪關支隊、蘭鐵嘉峪關安全監察分隊
主要職責:組織搶修維護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設施;協調運力,優先保證應急搶險救援人員、救災物資、基本生活物資運輸;實施必要的交通管制,維護交通秩序;制定救援隊伍、設備和物資運送方案,配合開展受災群眾和傷病員緊急轉移;組織協調我市周邊城市有關交通設施搶險救援隊伍、交通運輸隊伍參加搶險救援。?
(7)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組??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文旅局、酒鋼(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安全監督處、蘭鐵嘉峪關安全監察分隊、市銀保監局、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嘉峪關供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甘肅嘉峪關銷售分公司、甘肅嘉恒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職責:組織搶修維護供電、供水、供氣、通信、道路、防洪、廣播電視等設施;組織生產、調運搶險救援物資和裝備,保障受災區域應急物資供應;對受災的工礦商貿和農業損毀情況進行核實,指導制定恢復生產方案。
(8)地震監測和次生災害防范處置組
牽頭單位:市地震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嘉峪關地震監測中心站。
參加單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氣象局、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市消防救援支隊。
主要職責:密切監視震情發展,做好余震防范;及時組織撲救火災,處置危化品泄漏事故,做好受災區域火災、安全隱患和環境風險排查防范工作;對重大地質災害和洪水災害隱患進行監測預警,一旦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潰壩、地面塌陷等險情,及時組織疏散群眾;加強河湖水質監測和危險化學品等污染物防控,保障受災區域水庫安全和飲用水源安全;對易發生次生災害的重大危險源、重要目標、重要基礎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加強受災區域環境監測,減輕或消除環境污染危害。?
(9)社會治安組?
牽頭單位:市公安局。
參加單位:市司法局、武警嘉峪關支隊。
主要職責:組織指導受災區域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嚴密防范、嚴厲打擊趁機盜竊、搶劫、哄搶救災物資,以賑災募捐名義詐騙、傳播謠言、制造恐慌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加強對有關重要場所的安全警戒;做好涉災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10)救災捐贈與涉外、涉港澳臺事務組?
牽頭單位:市政府外事辦、市應急管理局。?
參加單位:市商務局、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市文旅局、市紅十字會。??
主要職責:接受和安排省內外捐贈,協調省內外專業救援隊現場救援行動,處理其他涉外和涉港澳臺事務;妥善轉移安置在受災區域工作和旅游的國(境)外人員,做好國(境)外新聞媒體采訪工作的組織管理。
(11)信息發布及宣傳報道組??
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
參加單位:市委網信辦、市應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文旅局、市政府外事辦、市工信局。?
主要職責:組織開展震情災情及抗震救災信息發布、新聞宣傳等工作。?
2.1.2?市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
較大以上地震災害發生后,立即成立市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指導協調和組織開展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現場指揮部總指揮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或市委、市政府指定專人擔任,各工作組按照任務分工開展相關工作。應急救援結束后,現場指揮部自動撤銷。?
3?響應機制??
3.1?地震災害分級
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四級。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占我市上年地區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當我市行政區域及毗鄰地區發生6.0級以上地震,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重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當我市行政區域及毗鄰地區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較大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當我市行政區域及毗鄰地區發生4.0級以上、5.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一般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當我市行政區域及毗鄰地區發生4.0級以下強有感地震,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
3.2?分級應對與響應分級?
3.2.1?分級應對?
初判發生特別重大、重大地震災害,啟動(Ⅰ、Ⅱ級)響應。市政府在省政府領導下開展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在省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下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并按省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運作程序實施。
初判發生較大地震災害,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提出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的建議,由市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在省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市政府領導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抗震救災工作,統籌調配本市的救援隊伍和救災物資。在災區設立現場救災指揮部,市政府委派一名副市長(或副秘書長)為現場總指揮,協調、處置現場救災的各項工作。
初判發生一般地震災害,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的建議,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在市政府或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導和支持下,由災區所在區或相應級別的抗震救災指揮機構領導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統籌調配本市及鄰近地區的救災隊伍和救災物資。
3.2.2?響應分級?
根據地震強度及影響,地震應急響應由高到低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4個級別。地震災害發生后,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等根據地震災害初判級別、應急處置能力及預期影響后果,研判確定本級地震應急響應級別。??
地震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災情發展情況對應急響應級別及時進行調整,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4?監測報告??
4.1?地震監測預報
市地震部門建立健全嘉峪關市測震臺網和地球物理觀測臺網。依托省地震局對全市各類地震觀測信息進行接收、數據管理、質量監控、存儲、地震速報及常規分析處理;匯集地球物理數據和宏觀異常信息并進行分析研判,為震情跟蹤和分析預報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加大群測群防觀測點觀測;及時上報宏觀異常。
4.2?震情速報
市區發生3.5級以上地震、農村發生4.0級以上地震后,市地震局應快速配合省地震局完成地震發生時間、地點、震級、震源深度等速報參數的測定,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震情、災情等信息,同時分別報送上一級地震部門、應急管理部門。
4.3?災情報告
地震災害發生后,市政府及時將震情、災情等信息報上一級政府,必要時可越級上報。市地震局要立即開展地震災害快速評估工作并提出應急處置決策建議報告市委、市政府,并抄送相關部門。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要迅速組織開展現場災情收集、分析研判等工作,有關災情及時報告市委、市政府。
發現有港澳臺或外籍人員傷亡、失蹤或被困的,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迅速核實情況并報省政府外事辦、省臺辦、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省文旅廳。?
5?應急響應?
5.1?Ⅰ級應急響應?
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后,在國務院、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由市委、市政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災情報告。第一時間向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震情、災情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2)靠前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靠前組織指揮和協調抗震救災工作。?
(3)收集災情。要迅速摸排災情,及時上報。市應急廳局、市地震局通過災情上報系統收集人員傷亡、房屋倒塌、社會影響等災情信息。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有關成員單位迅速摸排本行業受災情況,及時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4)綜合研判。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各有關成員單位綜合分析研判地震趨勢,全面了解掌握災情。?
(5)派遣救援隊伍。根據災情研判和救災實際需要,協調調度消防、礦山和危險化學品救援隊、駐嘉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派遣救援隊伍赴受災區域搶險救援,優先開展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受災群眾安置等。?
(6)實施交通管制。對通往受災區域的主要通道實施交通管制,優先保證搶險救援、醫療衛生、運送救災物資車輛和轉送危重傷員、受災群眾車輛及時進出受災區域,設立救援物資車輛停車卸載場地,保障受災區域內部道路暢通。??
(7)開展醫療救治。派遣醫療緊急救援隊伍趕赴受災區域搶救受傷群眾,必要時建立戰地醫院或醫療點,實施現場救治;加大對受災區域救護車、醫療器械、藥品和血漿等醫療物資的調度供應,確保受傷人員得到及時醫治,最大程度減少傷員致死、致殘;報告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統籌周邊地區的醫療資源,根據需要分流重傷員,實施異地救治;組織心理咨詢專家開展災后心理援助;及時組織衛生防疫隊伍趕赴受災區域開展衛生消殺和疫情防控工作。??
(8)開展災情損失評估。對地震受災程度做出初步評估,包括地震影響范圍、人員傷亡數量和極震區烈度等信息,制作震中位置圖、震中距重要構建筑物、場所、設備設施等應急救災專題圖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組織開展發震構造研究,通過對地震烈度、工程結構震害特征、地震地質災害和社會影響等進行調查,開展烈度評定;調查受災區域范圍、受災人口、成災人口、人員傷亡數量、建筑物和生命線工程破壞程度等,組織專家開展災害損失評估。?
(9)加強監測和震情研判。加密開展震情流動監測研判,密切監視震情發展和地震宏觀微觀異常現象,及時通報震區余震情況,加強震區災害性天氣、次生災害危險源監測,及時預報預警;加強空氣、水源、土壤和地質災害監測,減輕或消除污染危害。?
(10)災害風險排查。對受災區域重大危險源、重要目標、重要基礎設施進行隱患排查與監測預警;防范因強余震和降雨形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災害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交通堵塞;組織專家對水庫、堤壩、閘站等開展險情排查、評估和除險加固,必要時組織人員轉移;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設備、輸油氣管道、輸配電線路等重要設施的受損情況排查,及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對受災區域集中安置點和應急避難場所開展次生災害隱患排查。?
(11)搶修生命線工程。搶通受災區域運輸路線,組織制定緊急運輸保障方案,規劃運輸路線,綜合調配運力,保障受災區域的交通暢通。組織調集通信、供電、供水等車輛,優先保障應急指揮、人員搜救、醫療救治和群眾安置等;相關企業搶修供電、供水、供氣、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盡快恢復受災區域各類基礎設施功能,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要。?
(12)安置受災群眾。組織受災群眾轉移,鼓勵群眾投親靠友,及時開放應急避難場所,設置臨時、安全的集中安置點;設立救災物資集中接收點(庫),統籌調運食品、飲用水、衣被、帳篷、折疊床等各類生活物資,指導受災區域發放救災物資,保障受災區域急需生活物資供應,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
(13)加強新聞報道。按要求及時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有序做好震情、災情權威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工作,加強輿論引導。?
(14)涉外事務管理。妥善轉移安置在受災區域工作和旅游的國(境)外人員,及時向省上有關部門匯報相關情況;做好國(境)外新聞媒體采訪工作的組織管理;組織協調國(境)外救援隊申報入境和在受災災區開展活動,做好國(境)外捐贈物資款項的接收和管理,按規定做好檢驗檢疫、登記管理等工作。?
(15)生產生活恢復。指導受災區域有關部門實施救災救助,幫助受災區域企業恢復生產、恢復正常市場供應和群眾復工、學生復課等。??
(16)加強應急值守。震后72小時內,各有關成員單位安排1名處級干部和至少1名科級干部集中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點值班值守;震后4至7天內,安排至少1名科級干部集中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點值班值守。
5.2?Ⅱ級應急響應?
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后,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參照地震Ⅰ級應急響應有關措施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5.3?Ⅲ級應急響應??
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后,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第一時間向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市委、市政府報告。
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導下,有關部門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抗震救災工作,及時收集上報災情,組織開展人員搜救、醫療救治、群眾安置、基礎設施搶修等工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派出聯合工作組赴受災災區,協助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地震災害超出市委、市政府應對能力時,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災情和社會影響等情況向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報告,按程序報請啟動地震Ⅱ級應急響應。?
5.4?Ⅳ級應急響應?
一般地震災害發生后,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及時了解震情、災情和受災災區應對情況報告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并通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
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指導下,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人員搜救、醫療救護、受災群眾安置、次生災害防范和應急恢復等工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視情派出聯合工作組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根據需求給予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資支援。
?6?應急結束?
在抗震救災應急工作基本結束、緊急轉移和安置人員等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災害影響基本消除,以及交通運輸、電力、通信和供水設施等基本搶修搶通,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后,由應急響應啟動機構決定終止應急響應,由應急救援階段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
7?恢復重建?
7.1?恢復重建規劃?
特別重大或重大地震災害發生后,按照國務院、省政府決策部署,市政府配合省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較大、一般地震災害發生后,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等部門組織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按程序組建災后恢復重建指導協調小組,研究解決恢復重建中的有關重大問題,指導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7.2?恢復重建實施
市政府根據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關部門對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組織實施給予支持、配合。?
8?其他地震事件應急??
8.1??處置有感地震??
市地震局及時收集震情和社情,對影響較大的有感地震提出震情趨勢判定意見,及時報告市政府。市政府督促有關部門做好穩定社會工作。??
8.2??平息地震謠言??
出現地震謠言并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較嚴重影響時,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做好新聞及信息發布與宣傳工作,采取措施迅速平息地震謠言。??
8.3??應對周邊震災
地震發生在本市周邊,并對本市造成震災損失或嚴重社會影響時,根據初步判定的震災損失或影響程度,啟動相應的響應級別,并及時與鄰市建立聯動機制,開展地震應急工作。??
9?保障措施?
9.1?應急指揮系統保障??
市政府要設置應急指揮場所,建立健全相應的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實現應急指揮平臺互聯互通。應急、地震部門要綜合利用自動監測、通信、計算機、遙感等技術,建立健全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形成上下貫通、反應靈敏、功能完善、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平臺,實現震情災情快速響應、災害損失快速評估與動態跟蹤、地震趨勢研判的快速反饋,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和精準指揮調度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9.2?隊伍建設?
市政府要加強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綜合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并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要加強本系統、本行業的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各街道辦事處、郊區辦、鎮政府要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基層抗震救災隊伍。各有關部門要依托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社區建立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形成廣泛參與地震應急救援的社會動員機制。應急、地震部門要加強地震應急專家隊伍建設,為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撐。
9.3?物資與資金保障?
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職責任務,制定應急物資保障方案,建立健全物資采購、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機制,保障地震災害應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地震救援、監測預警、現場調查、人員防護、應急通信、工程搶險、醫療器械和藥品等物資裝備的有效供應。財政部門應保障抗震救災工作所需經費。
9.4?避難場所保障??
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建立必要的應急避難場所,或者利用符合條件的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因地制宜設立符合相關標準的地震災害應急避難場所,統籌安排所必需的交通運輸、通信、供水、供電、排污、環保、物資儲備等設施設備。?
學校、醫院、影劇院、商場、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應設置應急疏散通道,配備必要的救生避險設施,保證通道、出口暢通。
9.5?基礎設施保障?
市工信局要積極協調電信、移動、聯通等公司建立健全應急通信工作體系,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通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保障系統,確保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的通信暢通。在基礎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且短時間難以修復的情況下,立即組織相關單位啟動應急衛星、短波等無線通信系統和終端設備,確保至少有一種臨時通信手段暢通。?
市文旅局要完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建立完善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應急廣播體系,在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設施遭受到嚴重損毀且短時間難以修復的情況下,立即啟動衛星、短波廣播系統,確保至少有一種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手段暢通。??
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嘉峪關供電公司、甘肅嘉恒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調指導電力企業加強電力基礎設施、電力調度系統建設,保障地震救援現場供電需求和電力供應。
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蘭鐵嘉峪關安全監察分隊、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機場公司等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公路、鐵路、航空緊急運輸保障系統的統一指揮調度,建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機制。
9.6?宣傳培訓?
政府要建立健全地震應急管理培訓制度,結合我市實際,組織應急人員、救援人員、志愿者等進行地震應急知識和救援技能培訓。??
宣傳、教育、文化旅游、地震、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要配合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法律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防震減災活動,提高防震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學校要把防震減災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教育、地震等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監督。??
10?預案管理?
10.1??預案編制與修訂?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編制地震應急預案,并報上一級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政府有關部門要結合本部門職能制定地震應急預案或包括抗震救災內容的應急預案,并報本級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交通、鐵路、水利、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經營管理單位和學校、醫院,以及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礦山、危險物品等生產經營單位要制定地震應急預案或包括抗震救災內容的應急預案,并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10.2?預案演練?
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建立抗震救災演練制度,制定演練計劃,根據預案規定和實際情況,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貼近實際、形式多樣、廣泛參與的應急演練。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組織等,要結合實際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法律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如預案發生重大調整,需及時按照新的預案開展演練。
11?附?則?
11.1?獎懲??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在抗震救災工作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或玩忽職守等造成嚴重后果或影響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11.2??監督檢查?
按照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由指揮部辦公室會同有關成員單位,對本預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各有關部門以及重點企事業單位完善地震災害防范應對措施,切實做好地震災害應急準備工作。
11.3??名詞術語釋義?
本預案所稱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11.4??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11.5??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2017年6月12日嘉峪關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嘉峪關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嘉政發〔2017〕65號)同時廢止。
?
?
?
?
?
| 抄送:市委辦公室,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 |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30日印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