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賦能提質效 專業評審推進預算績效新突破——嘉峪關市首次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報告專家評審工作
財政資金的高效使用,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績效評價則是衡量資金效益的關鍵標尺。為切實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嘉峪關市財政局創新組織方式,首次引入專家評審機制,對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報告開展系統性再評價,以專業力量推動績效管理邁向規范化、科學化新階段。
一、專家評審為績效評價校準航向
財政績效評價是預算管理的“指揮棒”,其質量直接影響資金使用效益。此前,嘉峪關市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多委托第三方機構實施。2025年,市財政局引入專家評審,從10個重點項目中深度把脈、全面審視,從評價理念、規范性和結果應用三大維度開展專業評判,推動績效評價報告質量整體提升。
此次評審聚焦報告質量核心要素,從評價理念、規范性、結果應用性三個維度展開全面審視。從評審結果來看,10個項目呈現出差異化的表現:80分及以上的項目有2個,70-80分的項目有5個,60-70分的項目有1個,60分以下的項目有2個。其中,嘉峪關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市文旅局文旅圖書小站項目績效評價表現突出。專家既肯定優秀報告的規范性與實操性,也精準指出當前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瓶頸,實現“以評促建、以審促優”,為嘉峪關市財政績效評價工作找準了改進方向。
二、深挖績效評價三大短板
通過專家評審的細致研判,當前第三方績效評價報告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清晰,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報告質量,更制約著績效評價對預算管理的支撐作用。
(一)理念偏差,重合規輕效益?
多數第三方機構以“合規性檢查”思維主導報告撰寫,忽略了績效評價應以成本效益分析為核心。報告中對“財政資金如何降低公共服務成本”“如何提升服務質量”等關鍵問題分析不足,與“績效服務于預算管理、財政管理”的政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規范不足,專業能力待提升?
由于缺乏系統性的業務學習和訓練,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報告在科學性、嚴謹性上存在明顯短板。個別報告出現結構混亂、要素缺失、模糊表述、邏輯斷層等問題,影響了評價成果的嚴肅性和可信度。
(三)應用不強,建議空泛難落地?
技術能力有限和調研不深入,導致部分報告“治標不治本”。設計的評價指標無法觸及項目核心問題,結論停留在表面,多為無數據支撐的定性描述;對問題的責任主體缺乏界定,提出的改進建議空泛籠統,不具可操作性。
三、以評審引領績效管理提質增效
首次專家評審的意義,遠不止于對10個項目的評價,更在于為嘉峪關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理念和動力。此次評審標志著全市財政管理從“重分配”向“重效益”、從“重過程”向“重結果”的轉變,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財政局將以此次評審為起點,把專家意見轉化為具體行動:一方面,督促相關第三方機構針對問題整改提升,推動評價報告質量“提檔升級”;另一方面,將評審成果融入制度建設,完善績效評價全流程管理,讓“成本效益”“結果應用”等核心理念貫穿始終。同時,建立專家評審常態化機制,讓專業力量持續為財政資金“保駕護航”,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切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為嘉峪關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首次探索到持續深化,嘉峪關市正以專業評審為抓手,推動預算績效管理不斷邁上新臺階,讓財政資金在陽光下運行、在效益中增值,真正成為民生改善、城市發展的“助推器”。